栗杂交F1代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Forest Research(2022)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解析控制栗属农艺性状的自然等位变异并获得与其相关联的SSR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高效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涵盖9个杂交组合的235份栗杂交子代混合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对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并将32个高多态性SSR标记与25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统计概率P<0.05时,32对SSR标记组成496个位点中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其中,74个位点的连锁不平衡水平较高,占总标记对的14.92%;而P<0.01时,32个SSR位点间LD总体水平较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当K=4时,Delta K值接近最大.据此,F1代混合群体被划分为4个亚群,且每个亚群中子代分布呈现出一定的遗传分化,平均混合度为0.120.GLM模型中,高达28个SSR标记位点与树高等24个农艺性状呈极显著关联,每个性状可检测到关联的SSR位点数1~22个不等,解释率范围为4.65%~24.02%;MLM模型中,得出26个SSR位点与树高等23个性状呈极显著关联,解释率范围为5.04%~24.02%.综合两种模型关联分析结果,发现15个SSR标记与树高等3个生长性状关联,14个SSR标记与1年生枝条长度等3个枝条性状关联,26个SSR标记与叶片长度等18个叶片表型及其光合生理性状关联.[结论]ICMA017s等15个SSR标记分别与树高等13个农艺性状高度关联,标记对性状的解释率均在10.00%以上,且存在同一标记与多个性状、同一性状与多个标记高度关联的现象.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