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地区草地地表辐射收支演变规律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2)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地表辐射对研究地表能量平衡及气候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地表辐射数据,分析了中天山草地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与反照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地表辐射月平均日变化除大气长波辐射较弱外,其余分量均呈单峰型,极值大小及时间存在差异,太阳总辐射与净辐射最大日峰值均出现在6月,为920.9与603.3 W/m2,大气与地表长波辐射分别出现在7月和8月,为327.5 W/m2与471.7 W/m2,而反射短波辐射则出现在2月,为520.6 W/m2.(2)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大气与地表长波辐射年曝辐量分别为6860.62、2101.72、7171.25、10089.69 MJ/m2;就季节变化而言,反射短波辐射曝辐量在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其它分量则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不同月份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均呈"U"型曲线,年均值为0.393,最大与最小月均值分别出现在12月与8月,为0.760与0.217.这种变化体现在季节上则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4)晴天地表辐射各分量日变化均较为光滑,多云、降水天则不如晴天平滑.太阳总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对降水的响应均为减弱,而大气长波辐射则为增强.反射短波辐射对降水的响应与地表反照率一致,即在雨天和降雪后分别为减弱和增强.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