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22)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剖面与地震属性解释,刻画水道的几何形态学和迁移特征,探索水道迁移规律和相关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平面上目标水道划分为低弯曲水道(LSC,弯曲度1.0~1.2)、中弯曲水道(MSC,弯曲度1.2~1.5)、高弯曲水道(HSC,弯曲度大于1.5)3种类型.不同区域内水道迁移模式大不相同:低弯曲水道以垂向叠置迁移为主并形成垂向叠置水道组合;高弯曲水道以侧向迁移为特征,水道侧向迁移方式可细分为扩张迁移、顺流迁移和障积回缩迁移等3类;中弯曲水道以决口改道迁移为主.海底坡度是控制水道几何形态和迁移-演化特征的首要内在因素,而水道限制能力是影响水道迁移-演化的直接因素.随着海底坡度变缓,水道限制能力减弱,水道内重力流能量随流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弱,水道弯曲度表现为先增后减的特点.建立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包括低弯叠置迁移沉积模式、高弯侧向迁移沉积模式和中弯决口迁移沉积模式3种.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