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辅助调药系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中的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长期内分泌抑制治疗是降低复发的重要手段,然而,患者多次往返门诊明显增加了医疗负荷和医疗费用,且不同医师间可能存在调药标准的差异,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辅助调药系统来方便精准调药.本研究中,笔者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的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辅助调药系统,以方便和简化临床调药过程.方法: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原理及相关指南构建TSH抑制治疗的药物调整目标及药物调整细则,编辑成计算机语言,结合网络服务器、客户端与用户终端构建成调药软件系统.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门诊就诊的PTC术后患者,根据术后时间分为初治期(<1年)和随访期(≥1年).在患者入组时收集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范围、复发风险分层;调药时记录的参数指标包括:术后复查时间、甲状腺功能指标、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发生的例数、调药达标(即TSH值处于目标范围内)的例数.智能化辅助系统的调药程序包括在记录入组时医师调药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随后的两次计算机辅助调药.首先根据患者入组时记录的参数,应用系统自动化生成新的用药方案,患者按照新的方案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直至第2次复查.在第2次复查时再记录调药后产生的新的参数指标,应用系统再次生成新的调药方案,患者按此新的方案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直至第3次复查,记录调药后产生的新参数指标即随访结束.分别比较分析两次系统调药结果与系统调药前的医师调药结果之间的达标率,及其他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初治期患者99例,失访2例(2.0%),97例完成调药随访.与单纯医师调药比较,两次系统调药达标率均更高(57.7%vs.34.0%,P=0.001;63.9%vs.34.0%,P<0.001);患者主诉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P=0.267).纳入随访期患者50例,均完成调药随访,第1次系统调药与医师调药的TSH抑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36.0%,P=0.143),但第2次系统调药较医师调药的TSH抑制达标率更高(66.0%vs.36.0%,P=0.007);患者主诉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P=0.180).按性别、BMI、手术范围、复发风险分层的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初治期患者与随访期患者间比较,医师调药及两次系统调药的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C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过程中,与单纯医师调药相比,智能化的辅助系统调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TSH抑制达标率,可以更好地辅助临床医师进行PTC患者术后左旋甲状腺素片的精准剂量调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