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及超高危人群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研究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2022)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临床超高危人群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βH)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成组设计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临床超高危人群以及性别匹配的86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血浆DβH的影响,本研究同时纳入3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采用高效液相相色谱-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浆DβH活性,分析各组血浆DβH活性以及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以及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DβH活性差异,分析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血浆DβH活性的影响.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临床超高危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βH活性分别为(12.35±8.55)、(19.59±13.95)、(17.51±11.04)nmol/(m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1,P=0.002);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βH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临床超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超高危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βH活性与病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间均无相关性(P>0.05).首发未用药患者的血浆DβH活性低于首发已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P=0.048).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DβH活性为(18.52±7.00)nmol/(ml·min),高于首发未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53,P=0.010).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βH活性降低,而短期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能够增加患者的血浆DβH活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