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1172例包虫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2022)

引用 0|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疾病,我国西藏地区包虫病高发,但当地对该病的了解依然欠缺.目的 分析近年来西藏地区包虫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疾病转归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包虫病的1172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及疾病转归.结果 1172例患者中,男性484例,占41.3%,平均年龄(39.3±19.5)岁;女性688例,占58.7%,平均年龄为(41.3±17.7)岁.48.0%的患者来自那曲,职业分布中农牧民占71.5%.临床症状与包虫寄生部位相关,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相关症状或体征.最常见的寄生部位为肝,亦发现一些罕见部位的包虫病,如纵隔、甲状腺、子宫、肌肉等,83.7%的患者仅有一个受累部位.除220例预后不详外,489例(41.7%)完全治愈,256例(21.8%)好转,205例(17.5%)未愈,2例死亡.年龄对于包虫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OR=0.992,95%?CI:0.984?~?1.000),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与未治疗相比,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OR=216.618,95%?CI:124.650?~?376.441).结论 针对西藏地区包虫病的科普教育及预防工作有待加强,年龄对于包虫病患者预后存在影响,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