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分析及效应机制预测

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2022)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白头翁汤(P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成分-靶标-通路"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和文献筛选PD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筛选UC的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PD治疗UC靶点互作网络(PPI),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PD治疗UC的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生物学过程(GO)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得到PD活性成分45个,UC的相关靶点186个,筛选PD和UC核心交集基因67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核因子κBp65蛋白(REL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等,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生长因子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磷酸酶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PD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与IL-17、TNF、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PD活性成分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甲基黄连碱(Worenine)、金黄色素(Aureusi-din)、白头翁皂苷B4(Anemoside B4)、LA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G)等靶点亲和力强.说明PD可能作用于MMP3、MMP9、MPO、NOS3、PPARG、COK1、EGFR、KDR等多个靶点通过IL-17、TNF、Toll样受体、FOXO和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UC.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