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树品种"梁野炒绿"理化品质分析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制作的武平绿茶——"梁野炒绿"的理化成分差异,为筛选适制梁野炒绿的品种及后续产品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福云 6号''梅占''乌牛早''龙井 43'这 4个品种制作的"梁野炒绿"进行了感官与生化成分鉴定.[结果]感官审评发现,乌牛早品种炒绿内质综合得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 3个品种(P<0.01),其次是梅占品种和龙井 43;生化成分鉴定表明:水浸出物含量在梅占品种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茶多酚含量在梅占和乌牛早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乌牛早品种炒绿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1.4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5.68)、酚氨比(3.88)均比其他品种低;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茶氨酸含量(8.971~14.942 mg·g?1)在福云 6号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天冬氨酸含量(1.854~2.506 mg·g?1)在乌牛早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谷氨酸含量(1.690~2.244 mg·g?1)在梅占和乌牛早炒青绿茶中显著高于其他 2个品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感官审评得分与水浸出物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5),与酚氨比、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P<0.05)、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呈负相关.[结论]4个品种中乌牛早最适宜制作"梁野炒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