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的新型鹅细小病毒不同传代毒株基因组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而目前N-GPV的毒力关键基因位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将N-GPV(SD株)在SPF鸭胚上进行多次传代,对SD株F10、F20、F30、F40和F5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选择F50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F50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与喙长有明显差异,但F50感染组无典型临床症状,表明SD-F50的致病性明显降低;F50与F5序列分析显示,5'和3'的反向重复末端(ITR)中均有4个碱基突变和2个碱基插入,且突变位置相对应;在非结构蛋白Rep中有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结构蛋白VP中共有2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综上所述,N-GPVSD株经过鸭胚连续传代后出现了毒力下降,并且病毒基因组序列也出现了规律性变化,这些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N-GPV毒力的关键位点,为N-GPV毒力关键位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