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202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和凝血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行改良根治术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接受8周期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AC-T)新辅助化疗为新辅助化疗组(NCT组),57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感染和静脉血栓),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7d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 (1)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0;t =-0.584,P=0.560;t =-0.340,P=0.734;x2 =0.182,P=0.669);(2)2组患者间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感染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849;P=1.000;x2 =0.182,P=0.670;P=1.000;P=0.230);(3) PLT、PT、APTT、TT、FIB和D-二聚体组内变异中的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6,P<0.001;F=3.210,P=0.044;F=3.491,P=0.032;F=24.811,P<0.001;F=72.847,P<0.001;F=267.238,P<0.001);APTT、FIB和D-二聚体组间变异中的组别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4,P=0.017;F=4.616,P=0.034;F=7.761,P=0.006);而所有凝血功能指标无交互效应(F=2.045,P=0.134;F=0.998,P=0.372;F=1.340,P=0.264;F=0.302,P=0.740;F=0.305,P=0.737;F=1.703,P=0.187).结论 8个周期AC-T新辅助化疗方案并不会增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使APTT缩短,FIB及D-二聚体显著升高,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产生.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