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兔模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2022)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青紫蓝兔24只,共48只眼,在均造成眼外伤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2只眼:实验组3组,分别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 PRP]、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 TGF-β2(50μg/L)]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 RPE细胞(1.5×109/L)],以及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生理盐水).术后每周通过眼底照相和B超观察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增生情况;术后第4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玻璃体内视网膜增生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冰冻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结果:术后第4周,对照组及3组实验组TPVR的平均分级分别是0、3.67、2.33和2.50,3组实验组病变级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RP组病变级别高于TGF-β2组和RPE组(P<0.05),TGF-β2组与RPE组病变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第4周,各实验组玻璃体内视网膜α-SM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切片显示视网膜增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造成眼球穿通伤的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RPE细胞、PRP和TGF-β2均能造成兔TPVR,其中玻璃体内注射PRP的建模效果最明显.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