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寰枢关节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疗效32例报告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后路行寰枢关节融合+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伴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32例于我院脊柱外科行BI并AAD后路切开复位寰枢关节植骨融合+寰枢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190 min;出血量160~350 ml,平均230 ml.1例于术后出现枕大神经刺激症状,经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颈椎X线、CT和MRI检查.术前及术后5天在三维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延髓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术后跟踪随访中定期复查三维CT,直至骨性融合.结果 本组随访6~19个月,平均(15.42±2.63)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末次随访中,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JOA评分术前11.9±1.7,术后1周14.7±2.4、ADI、CMA较术前测量值均有所改善,术前为(114.3±11.7)°,术后为(151.1±9.6)°,ADI术前(9.2±1.5)mm,术后为(1.6±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行寰枢关节融合+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BI伴AAD,同时完整保留C2神经根,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项技术也可以扩展到其它需要行寰枢关节融合的疾病中去.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