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指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China Oncology(2022)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于静息记忆性或幼稚B淋巴细胞中.随着免疫系统的衰老,EBV感染者发生EBV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非特指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 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EBV+DLBCL-NOS)是指发生在无已知免疫缺陷疾病或淋巴瘤病史,且肿瘤细胞核表达EBV编码RNA(EBV encoded RNA,EBER)的大B细胞淋巴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EBV+DLBCL-NOS主要流行于亚洲及拉丁美洲,多数患者年龄超过50岁.临床上,与EBV阴性DLBCL(EBV negative DLBCL,EBV-DLBCL)患者相比,EBV+DLBCL-NOS患者的临床病程更具侵袭性,初诊患者的临床分期多为晚期,且结外受累率可超过80%.老年患者通常较年轻患者的预后更差.尽管包括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EBV-DLBCL患者的预后,EBV+DLBCL-NOS的最佳一线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由于EBV+DLBCL-NOS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并存在地区分布的差异,也缺乏多中心、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因此临床医师对该特殊亚型淋巴瘤的认知仍比较有限.随着二代测序等新技术的开展,发现EBV+DLBCL-NOS的肿瘤细胞存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以及免疫过程如干扰素应答、抗原递呈系统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异常等.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促进了对相关治疗靶点的识别,有助于新治疗策略的探索.未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均有望改善EBV+DLBCL-NOS患者的预后,但仍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lymphoma,ebv,b-cell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