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脑腔隙灶相关影响因素

Journal of Diagnostics Concepts & Practice(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出现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及脑腔隙灶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脑小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1 070 例既往无卒中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成脑部MRI 扫描和动态血压监测后,根据其MRI 图像上有无EPVS 和腔隙灶,分为对照组、EPVS 组、腔隙灶组,比较3 组间的基线资料差异.在EPVS 组、腔隙灶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脑EPVS、脑腔隙灶的影响因素.结果:EPVS 组、腔隙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抗血小板药和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高血压病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平均收缩压、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及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收缩压增高、年龄增大是高血压患者出现EPVS 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及使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平均收缩压增高、年龄增大、有吸烟史、糖尿病史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腔隙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及使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平均收缩压增高和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降低是其发生脑EPVS 和腔隙灶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除了需要关注控制平均收缩压水平等因素外,还应采取时辰疗法,采用调整给药时间,恢复正常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lacunes|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ip degree|chronotherapy|hypertens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