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垄与覆膜对宁南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2022)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于2018—2019年在西吉县新营乡白城村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耕作与覆膜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耕作方式,设置传统旋耕20 cm(CT)和粉垄耕作30 cm(FL30)、45 cm(FL45)、60 cm(FL60)等4个耕作处理;副区为地膜覆盖,设置不覆膜(NM)和覆黑膜(BM).测试了土壤的物理性状与马铃薯产量,研究了粉垄与覆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可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其中以粉垄45 cm处理效果较优,粉垄45 cm处理0~60 cm平均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分别较传统耕作显著降低和提高了5.70%、5.28%.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可使0~6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4.95%.粉垄、覆膜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影响显著,其中粉垄60 cm覆膜处理较传统耕作不覆膜处理显著提高22.26%.在所有处理组合中,粉垄45 cm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商品薯率最高,分别较传统耕作不覆膜处理提高69.69%和15.15%.因此,粉垄覆膜方式显著改善了旱地土壤物理性质,有利于蓄水保墒,对马铃薯生长有利,以粉垄45 cm覆膜处理的增产和提高水分效果最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