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平水期水生态功能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解太湖流域平水期水生态功能分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5月对太湖流域20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 表明,浮游动物共检出122种,隶属于3类49属,以轮虫类和枝角类种类数居多.Ⅰ、Ⅱ、Ⅲ和Ⅳ级区都以轮虫类丰度居多.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指数(E)均在Ⅰ级区最大,分别为2.28、0.84和0.47.共检出19种优势种,其中富营养指示物种占60%.Ⅱ级区的优势种最多,其中螺形龟甲轮虫无脊变种和角突臂尾轮虫是最优势种,影响Ⅱ级区的水质.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可知,浮游动物优势种群落结构与TP、TN显著正相关.通过Pearson分析可知Ⅰ级区、Ⅱ级区、Ⅲ级区和Ⅳ级区物种都与TP显著正相关,随着分区等级的提升,与TP的相关性显著提升,并且与CODMn和TN相关性也显著提升.水体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状态主导因子是P.综上,2018年太湖流域平水期处于富营养状态,水质状态为中污染,太湖流域藻华治理应以限制磷排放、降低TP含量为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了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