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斑病患者180例临床特征及分类探讨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22)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硬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80例硬斑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性别间发病年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亚型间临床特征差异。 结果:180例患者中,女性123例,男性57例,男女比为1∶2.16。硬斑病发病年龄女性为(28.69 ± 17.97)岁,男性为(29.90 ± 20.67)岁。其中,带状硬斑病最为常见(68例,37.78%),其次是斑块状硬斑病(63例,35.00%)、混合型硬斑病(28例,15.56%)和深部硬斑病(21例,11.67%)。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临床亚型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5.95, P < 0.001)。男女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亚型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 = 0.15, P = 0.696; χ2 = 2.88, P = 0.410)。Pasini和Pierini皮肤萎缩症(PP萎缩)在本组患者中常见(62例,34.44%),表现为斑片状或带状分布,45例斑片状PP萎缩中26例及17例带状PP萎缩中11例同时合并其他亚型硬斑病。75例患者检测自身抗体,阳性34例(45.33%),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种类多,男性则较为单一,主要为抗核抗体、抗SSA及抗SSB抗体。女性患者合并症种类较多,但硬化萎缩性苔藓和白癜风是男女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 结论:PP萎缩是硬斑病一个常见的临床亚型,常合并其他亚型,可能是中国人硬斑病发病的一个特点。斑块状硬斑病、带状硬斑病、深部硬斑病和混合型硬斑病作为硬斑病大类的分类方法比较合理。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utoantibodies,Scleroderma, localized,Skin manifestations,Atrophoderma of Pasini and Pierini,Classific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