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人工林下土壤斥水性的变化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2022)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土壤斥水性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林下的土壤,探究土壤斥水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栽培时间为10年的竹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并将草地作为对照组,利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各混交林以及草地的土壤斥水性.比较不同类型人工林以及草地下的土壤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土壤斥水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针阔混交林下的土壤,各个样地内不同土层土壤的WDPT值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都具有一个显著峰值,草地、竹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的上层和下层土壤分别在含水率为200、210、190、120、170和140 g·kg-1时达到峰值,草地和竹阔混交林上层和下层以及乔灌混交林的上层土壤表现出斥水性的含水率范围分别为70~220、180~220、120~200、90~140和160~180 g·kg-1.土壤斥水性与土壤pH值、砂粒、粉粒、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黏粒、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土壤持水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斥水性与林分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林分结构越复杂,土壤级配越良好,持水能力越强,土壤斥水性越弱.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逐渐增大,斥水性的变化曲线呈单峰状.土壤的持水能力越强,表现出斥水性的含水率范围越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