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大中型兽类空间占域研究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21)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占域模型可用于大中型兽类的红外相机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个物种占据研究区域或适宜栖息地的比例、空间分布,同时可以评估环境因素对物种占域状态的影响.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布设红外相机40台,其中梵净山拍摄到4目12科22种兽类,赤水拍摄到4目10科19种兽类.2个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物种均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对以上4个物种进行占域模型分析,了解物种占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藏酋猴、野猪、小麂和毛冠鹿占域率分别为0.67、0.53、0.37、0.58,探测率分别为0.20、0.21、0.31、0.27.藏酋猴的占域受海拔和坡度的负向影响,受灌木盖度的正向影响;野猪的占域与灌木盖度和坡度呈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小麂的占域与海拔和灌木盖度呈负相关,其中海拔影响较小,坡度对其占域有一定正向影响;毛冠鹿的占域与灌木盖度呈正相关,与坡度呈负相关.最后笔者进一步总结了占域模型的应用范围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将该方法应用于更广泛的研究区域.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