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社会交互效应的遗传分析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20)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针对低密度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收获体质量和眼球磨损性状的直接遗传效应(DGE)和间接遗传效应(IGE)进行了估计.为了准确估计中国明对虾收获体质量及眼球磨损性状的遗传参数,将来自G8和G9代的178个被标记的家系(G8代88个全同胞家系,G9代90个全同胞家系),共计6408尾中国明对虾,每个家系分成3组(每组12尾),随机放入3个不同的圆缸(半径100 cm),其中,G8代88个圆缸,G9代90个圆缸.每个圆缸包含3个不同的家系,1个家系共与其他6个家系进行组合,生长测试80 d后对体质量及眼球磨损性状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显示,使用传统的动物模型获得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为0.11±0.05,属低遗传力水平.似然比检验结果表明,需要将IGE效应包含在模型中(LRT=5.26).利用包含IGE的扩展动物模型估计得到的总遗传方差由DGE方差(43%)、DGE-IGE协方差(24%)和IGE方差(33%)组成,占表型方差的24%,是传统动物模型获得的遗传力的2倍多(11%).由DGE-IGE协方差估计出收获体质量的DGE-IGE相关系数为0.32±0.45,属中度正相关,表明由于养殖密度较低,组内个体间社会交互形式为非竞争行为.利用不包含IGE的logit模型获得眼球磨损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05±0.03,属低遗传力水平.包含IGE的总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值(T2)为2.75,显著大于1,是不包含IGE的logit模型获得的遗传力的58倍多(0.05).上述结果表明,社会交互行为对中国明对虾收获体质量产生了更多可利用的遗传变异.与收获体质量相比,眼球磨损性状更易受个体间社会交互行为的影响,可将眼球是否磨损作为个体间社会交互行为结果的一个性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