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式与生物炭对花生根系、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为确定花生最佳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于2018-2019年连续2年在辽西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小白沙1016花生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沟灌(F)、滴灌(D)和膜下滴灌(M)3种灌溉方式,副区设置0 t/hm2(B0)、10 t/hm2 (B10)、20 t/hm2(B20)、40 t/hm:(B40)4个生物炭用量水平,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互作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花生根系形态及磷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10 t/hm2生物炭处理在膜下滴灌下获得最高产量,2年平均增产14.2%.生物炭能够有效促进花生根系形态的优化,且在膜下滴灌下施用10 t/hm2生物炭可明显增加花生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不施生物炭相比,10 t/hm2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株磷素积累量,其中以膜下滴灌与10 t/hm2生物炭耦合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因此,MB10处理为本试验最佳耦合模式,此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互作效应,通过创造良好花生根系形态,增强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积累,最终实现花生增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