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绿色工作"偏向成为非正式工作? ——来自中国环保行业的经验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绿色工作"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活要素市场配置的前沿领域,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却比较容易被忽视,社会上并没有出现在各经济部门中主动创造更多绿色工作就业机会的趋势.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绿色工作数量的估算上,而较少地探讨绿色工作的深层次市场经济逻辑关系,以及绿色工作的"体面性"和"非正式工作"问题.文章选取在中国具有典型特征差异的六部门环保行业作为考察对象,利用200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被考察行业的就业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随后进一步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选取的产业部门间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但是均可以支持同一个结论,即政府的绿色投入未能很好地改善绿色环保行业的就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多个绿色环保行业的就业人数造成负向影响,这使得绿色工作偏向成为非正式的工作;平均教育水平对多个行业的绿色工作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多数绿色环保行业工作数量和平均教育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具有高学历的人才一般不愿从事绿色工作,这不利于未来环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工作数量对薪资水平的弹性较为显著,薪资水平的提升会对多数绿色部门的工作数量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失业率的上升会导致回收行业绿色工作机会减少.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①仅仅加强对于环保行业的整体绿色投资是不够的,亟需在提升环保行业就业者待遇方面做出改善;②需要给予绿色工作更健全的社会保障,解决就业者流动过快的问题,尤其是能吸引与留住高端人才;③加强对于绿色工作的正面宣传,提升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公众认同感;④采用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办法,优先在城市层面做出科学规划.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