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底部沙火山特征、演化及其研究意义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22)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沉积后尚未固结的砂体在外部动力的干扰下容易发生液化,形成沙火山、液化砂岩脉等沉积构造,地震是触发液化的最常见动力.在河床现代沉积中发现大量的沙火山构造,其产生过程虽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条件却在盆地特殊构造部位可以满足,分析其特征、演化及动力可以为震积岩及其他成因软沉积变形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规模及对应特征的沙火山处于演化的不同阶段,规模较小、火山口较小、无溢流通道、火山口涌出水流浑浊的沙火山处于生长阶段,水体变清、溢流通道产生是沙火山进入消亡阶段的标志;沙火山产生之后,逐步具备体积规模增大、涌出水流变清、溢流通道产生、沙火山口增大、沙火山改造后再沉积等特征;提出地震、断层活动时,当母岩单元与地表压力存在压力差、足够突破上覆岩层薄弱带的条件下,便可以形成沙火山构造,而低压力差形成的沙火山存在可能更具有普遍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