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不良结局的研究进展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Medicine(Electronic Version)(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AM)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后引起羊水、胎盘或胎儿的感染,是早产常见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不良新生儿结局[1-3].根据是否有临床表现和胎盘病理结果分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其发生比例约为1:9[4].主要常见致病菌包括解脲脲原体、支原体、B族链球菌和葡萄球菌、阴道加德纳菌、大肠杆菌、乳杆菌及念珠菌等[5-8],它们在感染基础上引起的免疫反应可使胎儿体内产生多种促炎因子,最终导致早产的发生;而其导致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使胎儿许多器官受到影响,从而使早产儿发生许多严重并发症.研究报道CAM可能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脑损伤等有关[8].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