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和东苕溪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Sichuan Environment(2021)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不同赋存形态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不同,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其潜在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本研究在西湖和东苕溪设置12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采用改进BC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重金属污染物的4种化学形态,分别为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并易于发生迁移转化,生态风险较高.Cu离子对有机质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导致Cu的可氧化态含量较高也有一定的生态风险.Pb会被Fe-Mn氧化物所吸附导致Pb的可还原态含量较高,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Mn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在迁移的过程中变化地较快,能够逐渐降低Mn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其他各重金属(As、Cr、Zn)则都以残渣态为主,潜在危害较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