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ist(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合格静脉血标本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检验科送检的静脉血标本,统计不同月份和不同科室产生的不合格标本数,计算标本不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出现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2019年6—11月本院检验科共采集静脉血标本6929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227份,总不合格率为0.33%.2019年7—10月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逐月升高,经分析原因,并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和讲座,11月的标本不合格率有所降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数最多的科室为新生儿科(26份)、重症监护病房(ICU;15份)和风湿内科(15份);不合格率最高的科室为风湿内科〔0.50%(15/2987)〕、泌尿外科〔0.44%(5/1149)〕以及神经外科〔0.41%(13/3159)〕.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标本凝固、标本量不足、容器类型错误、项目重复和溶血.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结论 检验科应加强与护理部和临床科室的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标本检测的准确性,降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