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上层文化分期与年代研究

Acta Archaeologica Sinica(2021)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 次 一 相关材料文化属性的几点说明 二 四平山积石墓出土材料的分组研究 三 其他遗址发现的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的分组研究 四 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小珠山上层文化是一支分布于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因1978年发掘的小珠山遗址上层遗存而得名.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于辽东南部地区的调查中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又发掘了上马石、四平山、文家屯等遗址[2],出土了较丰富的遗物,由于这几批材料迟迟未能发表,影响了学术界对该文化的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大连市(原称旅大市)调查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并注意到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紧密联系[3].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大连郭家村和长海小珠山、上马石、蛎碴岗、南窑等遗址的发掘[4],对这类遗存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发掘者遂将以小珠山上层和郭家村上层为代表的遗存正式命名为"小珠山上层文化"[5],同时,也有学者称之为"郭家村上层遗存"[6].在发掘材料陆续发表之后,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辽东南部地区出土的这类遗存的性质、年代等问题仍存在诸多分歧,关于其分期问题的研究也未深入展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