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复合体谱系多样性及贵州分布中国大鲵的分类评估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索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在塑造贵州及周边地区地质景观过程中,对现存动物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中国大鲵复合体Andrias davidianus comlex作为研究物种,以线粒体基因组作为分子标记,探讨中新世地质构造事件对于中国大鲵复合体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分化.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中国大鲵复合体中,有与地理区域相关的7个主要谱系(A-G),其中谱系C和谱系G分别被描述为华南大鲵A.sligoi(Boulenger,1924)和中国大鲵A.davidianus(Blanchard,1871),且贵州分布的大鲵在系统发育上应归属于华南大鲵.分歧时间表明:中国大鲵谱系与日本大鲵A.japonicus(Temminck,1836)与青藏高原中新世早期的隆升有关;中国大鲵复合体谱系B至谱系G在8.9~12.8 Ma的分化与中新世晚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和中新世晚期气候变暖期间有关;中新世早期的寒冷时期,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以及东海陆架盆地的地理构造变化,在台湾-日本岛屿与亚洲大陆之间可能已跨海形成陆桥廊道,为日本大鲵从华南地区扩散到亚洲大陆提供了可能.研究认为,小区域范围内的造山运动及其引发的水系形成或改道和中新世中晚期古气候的波动是导致中国大鲵谱系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