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次严重雾霾混合污染数值模拟分析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解2017年1月1日到1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的雾霾混合污染演变过程的气象条件及微物理特征,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对这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系统对此次过程中温度、湿度模拟效果较好,风速模拟值总体偏高,模拟的PM2.5浓度总体偏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该次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通过分析污染严重的肇庆市的边界层高度、温度、风的垂直分布和气溶胶粒子的精细模拟值,探讨了霾转化为浓雾污染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发现:持续稳定的高空环流形势是雾霾混合污染的前提条件,925 hPa西南风转为偏东南风是霾转化为雾的湿度因素,925 hPa弱小风辐合是浓雾产生的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肇庆市近地面平均风速低于3 m·s-1和接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浓度增加,易形成较轻的雾霾污染;当925850 hPa转吹偏东南风,地面平均风速出现低于2 m·s-1甚至是持续5~16 h的静风,空间上周边出现小风辐合,边界层高度低至100 m,小风层增厚至925 hPa以上,同时接地逆温与近地面湿度的增长叠加,相对湿度增长到接近100%时,是霾转化为浓雾污染的气象因素.此外,还发现这次污染气溶胶粒子爱根核(d≤0.05μm)质量浓度很低,在10μg·m-3以下;较轻的霾污染时细颗粒污染物积聚核模态(0.05μm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