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沿海一次春季海雾过程微物理特征分析

Meteorological Monthly(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风廓线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葵花8号高分辨率卫星资料以及FM-120型雾滴谱资料,分析了2019年4月7日闽南沿海一次强浓雾过程的环流形势以及微物理特征.环流形势分析表明,此次海雾过程500 hPa为槽底偏西西北气流,700 hPa至地面为一致的偏南气流,探空形势稳定.海雾发生前,整层风速明显减小,弱风速层厚度迅速增大,为海雾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卫星监测分析表明,海雾首先快速形成于台湾海峡上,在偏南气流作用下,平流至沿海地区.水文条件分析表明,福建近海存在一条冷水带,从海峡中部至沿海海温梯度大,海温在18~24 ℃,近海气海温差介于0~2 ℃,有利于海峡内平流冷却雾的形成.雾滴谱分析表明,翔安站能见度显著下降伴随着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显著增加,雾滴谱爆发性拓宽.海雾过程中,5 min平均粒子数浓度最大超过200个·cm-3,瞬时数浓度最大达到468个·cm-3,雾过程平均数浓度为100个·cm-3.5 min平均液态水含量最高达到0.41 g·m-3,瞬时液态水含量最大达到1.35 g·m-3,雾过程平均液态水含量为0.17 g·m-3.粒子浓度呈现双峰结构特征,峰值分别位于4~6和22~26 μm,表明小粒子和大粒子对海雾的形成均有明显的贡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