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野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水分影响校正算法的土壤剖面有机碳预测

李春莲, 李硕,徐冬云,陈颂超,史舟

wf(2021)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土壤是陆地碳循环的中枢,充分发挥土壤固碳潜力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SOC)的高度分异性同时体现在空间和垂直分布上,但是许多前期研究往往只考虑了空间分异,而忽略了垂直分异.尤其在青藏高原这种高寒山区,土壤样品采集难度较大且费用昂贵.可见近红外(Vis-NIR)光谱作为传统土壤实验室化学分析的辅助手段,能够较为快速和精准地估测SOC含量.但是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会掩盖或改变SOC的Vis-NIR光谱吸收特征进而削弱模型预测精度.外部参数正交化(EPO)和分段直接标准化(PDS)算法可以有效校正水分对光谱的影响,但其在野外新鲜土柱上的表现还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水分影响校正算法对野外剖面土壤光谱的校正能力,对采自中国青藏高原海拔2900~4500 m色季拉山的共26个1 m深土柱.沿深度以5 cm×5 cm为测量单元,从各单元中心采集共计386个野外原状湿样Vis-NIR光谱,并在实验室内测得相应386个研磨干样的Vis-NIR光谱以及SOC含量.经EPO和PDS算法校正土壤水分对光谱的影响后,通过随机森林建立土壤光谱和SOC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并使用靴襻法评估不同校正处理下预测模型的不确定.土柱整体及垂直分布的精度结果表明,经PDS法转换的农田和草地土柱湿样光谱均表现出良好的水分校正效果,而EPO法仅对农田土柱有效.水分影响校正算法在不同土壤深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EPO和PDS对农田和草地表层样本的水分校正均效果明显.两种校正方法的效果显示出地类和土层深度的依赖性.本研究为利用Vis-NIR光谱技术在高寒山区野外快速准确估算土壤碳含量的垂直分异提供了必要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