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玛多MS7.4地震的震后效应模拟

Seismology and Geology(2021)

引用 0|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文中基于矩形位错理论及USGS发布的断层模型,结合研究区地壳—上地幔平均波速分层结构,模拟计算了弹性-黏弹分层半空间中2021年玛多MS7.4地震产生的同震及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经分析发现,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显示发震断层具有左旋走滑兼正断错动的综合特征,其变化主要发生于断层在地表投影周边50km的范围内,向断层两侧快速衰减,向E最大水平位移量>1000mm,向N最大位移量达570mm,垂直位移近750mm,重力变化达150μGal;远震区(与断层的距离>150km)的水平位移量值一般<10mm,向外衰减较慢;而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图像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呈蝴蝶状的正负四象限对称分布,向外衰减的速率明显强于水平形变,变化量值一般<2mm和<1μGal.震后效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并持续增强,其图像变化形态与同震类似,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增强趋势;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同震,震后400a间其影响量值在近场区一般≤同震的2倍,但远场区均>3倍;震后400a间黏弹性松弛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可达100mm、130mm和30μGal;同震效应的极值区域主要集中在断层两侧,且离断层越近量值越大,而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极值区分布于离断层两侧约50km处,两者并不重合;震后水平位移主要表现为持续单调增强,而垂直位移和重力震后的变化则相对复杂:近场区在震后5a内呈现相对同震的继承性增强,随后反向调整,而远场区则相反,先反向调整,后呈继承性增强;水平位移在100a后基本稳定不变,而黏弹性松弛效应对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的影响会持续到震后300a.与GNSS实测结果对比后发现,两者在运动方向和量级大小上基本一致,远场符合更好,这可能与断层模型的分辨率有关.文中研究可为利用实际形变和重力资料解释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