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Marine Sciences(2021)

引用 2|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解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于2019年对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73种,优势种类为: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三叶针尾涟虫(Diastylis tricinc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极地蚤钩虾(Pontocrates altamarimus)和马丁海稚虫(Spio martinensis).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66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4.30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14.聚类分析结果为调查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分为两组群落(近岸区和远岸区),近岸区域形成以光滑河篮蛤和四角蛤蜊为主的群落,远岸区域形成以彩虹明樱蛤-寡节甘吻沙蚕为优势种类的群落,两者表现出不同的群落特征.ABC曲线分析表明,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生态容量上来看,贝类资源目前仍还有一定的增殖及保护空间.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