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8年中国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遥感研究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1)

引用 3|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绿色植被吸收大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驱动的双叶光能利用率DTEC模型计算了2001-2018年中国逐月GPP,并结合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反演的GOSIF GPP数据集,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1-2018年G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 GOSIF和DTEC模拟的中国多年GPP平均值分别为7.23 Pg C和6.93 Pg C,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2) 2001-2018年,中国GPP呈显著增长(P<0.01),年增长幅度分别为0.094 PgC/a(GOSIF)和0.073 PgC/a(DTEC).而已有研究估计的中国GPP年增长幅度约为0.02-0.057 PgC/a,低估了GPP增长趋势.(3)在中国通量网6个通量站的GPP验证表明,两种模型精度高、表现好,都能较好地模拟观测站的GPP季节变化.(4) GOSIF GPP的精度优于DTEC GPP模型,这可能是由于SIF与GPP存在直接机理联系.GOSIF GPP算法能客观地反映植被生产力状况,而DTEC模型更适合自然条件下植被生产力的模拟.
更多
关键词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romote sensing,spatio-temporal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