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QP3、AQP8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机制研究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21)

引用 1|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在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后增加间断性高乳糖饮食的干预因素,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3、AQP8表达的机制研究.方法 将5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6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高乳糖饮食喂养+水环境平台站立法"造模14 d;正常组大鼠在正常饲养环境下给予基本配方饲料喂养14 d.之后随机抽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每组各8只,进行模型判定.其余32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1组、模型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14 d;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给予蒸馏水灌胃14 d.给药期间模型1组和治疗1组大鼠在造模结束后的第4~7天和第11~14天给予高乳糖饲料喂养,其余时间给予基本配方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模型2组和治疗2组大鼠给予基本配方饲料.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排便次数、腹泻指数、粪便含水率及小肠推进率,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乳糖含量、D-木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AQP3、AQP8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1组大鼠仍伴有神疲乏力,耳、舌、爪色淡白,毛发稀疏不泽,形体消瘦,纳少便溏,排便次数增加等症状,血清淀粉酶的活性下降(P<0.01),D-木糖含量降低(P<0.001),血清乳酸含量增加(P<0.01),小肠推进率增强(P<0.001),粪便含水率增加(P<0.001),结肠AQP3、AQP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1组比较,治疗1组大鼠精神状态等表征逐渐恢复,唇、舌、耳、鼻逐渐红润,毛发逐渐浓密柔亮,爪色恢复润泽,便溏乏力等症状消失,血清淀粉酶的活性增加(P<0.01),D-木糖含量增加(P<0.05),血清乳酸含量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01),粪便含水率降低(P<0.001),结肠AQP3、AQP8表达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断性高乳糖饮食干预的方法能够使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14 d后,仍伴有功能性腹泻和中医脾虚证的疾病症状,更加符合功能性腹泻动物模型的实验需求.同时,参苓白术散对间断性高乳糖饮食干预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为功能性腹泻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