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五法对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吕桃桃, 杜泓瑾, 姜睿琛,于天源,张羽墨, 王湘宜,鲁梦倩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1)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推拿五法对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探究推拿手法的安全应用.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通过不完全结扎法制作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进行推拿手法干预(1次/d),点法组、揉法组、拨法组、推法组运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分别定性模拟点法、揉法、拨法和推法,牵拉法组运用牵拉手法模拟仪定性模拟牵拉法.分别于干预3、10 d后取材.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IB),ELISA法检测D-二聚体、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干预3 d后揉法组APTT与模型组比较时间缩短(P<0.05);干预10 d后拨法组与模型组比较PT时间缩短(P<0.05),APTT时间缩短(P<0.01).TT和FIB在干预3 d和10 d后,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拨法组与模型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增高(P<0.05).干预3 d后,拨法组、推法组与模型组比较6-Keto-PGF1α 含量增高(P<0.05),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含量增高(P<0.01);干预10 d后,点法组与模型组比较TXB2含量增高(P<0.05),点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6-Keto-PGF1α含量降低(P<0.01),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含量降低(P<0.05).结论 从凝血、纤溶功能角度分析,点法、推法、牵拉法作用于深静脉血栓大鼠安全性高,拨法、揉法作用于深静脉血栓大鼠存在一定风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