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儿面部腧穴体表温度动态变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1)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BP)急性期患儿面部腧穴体表温度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的BP急性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起病至就诊时间间隔分为A组(第1~3天)、B组(第4~5天)和C组(第6~7天),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于首次治疗前采用红外热像仪为各组患儿面部拍照,并检测患儿面部四白、地仓、颊车、阳白、瞳子髎、下关、迎香、口禾髎、丝竹空、颧髎等穴位温度,并记录体表温度差值变化;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标准对各组患儿进行评分;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各个腧穴温差与Portmann评分相关性.结果 (1)A、B、C组患儿所有腧穴的温差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颊车穴B组温差较A组显著减小(P<0.05),颊车、下关、迎香穴温差C组较B组显著减小(P均<0.05);(2)Portmann评分结果显示:C组评分结果较A组和B组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所测腧穴温差与Portmann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均<0,P均<0.01).结论 儿童在BP急性期面部腧穴温度呈动态变化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