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瘀毒致变及态靶辨证理论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1)

引用 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亦称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即可发生的骨折.OPF是骨质疏松症(OP)的严重后果,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1].中医药在OP的预防治疗上颇有成效,但传统的辨证论治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完整性认识仍相对不足.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因果"辨证及组方思想临床疗效斐然,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2].史晓林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OPF存在"虚、瘀、毒"的特点,从态靶辨证理论思考,强骨饮可作为针对OPF肾虚血瘀证的"靶方靶药".现用疾病的"态靶辨证"理论对OPF"瘀毒致变"的中医病机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