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7年和2018年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西安市2007年和2018年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变化,为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一所幼儿园,根据儿童年龄,采用《Achenlach 2 ~3岁幼儿行为量表》或《Achenlach 4~16岁儿童行为量表》)对园内所有儿童于2007年10月(男童730人,女童565人)和2018年10月(男童978人,女童999人)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由儿童家长匿名填写完成.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①3岁儿童:社交退缩、抑郁、睡眠问题、攻击、破坏5个因子水平2018年均高于2007年,躯体诉述则低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4~5岁男童:2018年4~5岁男童的社交退缩、躯体诉述、抑郁、幼稚不成熟、分裂样、违纪6个因子水平均高于2007年,而性问题、攻击2个因子水平均低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4~5岁女童:抑郁、分裂样、社交退缩、性问题、肥胖、攻击6个因子2018年均低于200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躯体诉述、多动两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6岁儿童:男童交往不良、体诉2个因子水平及女童的性问题、残忍2个因子水平2018年均低于2007年(P<0.05),其他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行为问题因子水平变化程度西安市2007年和2018年前后有所不同,3岁男女童、4~5岁男童心理行为问题趋向严重,而5岁女童、6岁男女童的变化好转.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的行为特点给予积极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