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2019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2021)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掌握安徽省蜚蠊密度、侵害率、季节消长和种类构成等情况,为科学开展蜚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收集整理2017-2019年安徽省蜚蠊监测数据,比较分析蜚蠊种类构成比、不同年份、不同环境类型蜚蠊密度变化规律.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不同生境间蜚蠊密度差异采用F检验.结果 2017-2019年共捕获蜚蠊11 378只,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89.77%,为优势种.总密度为0.87只/张,总侵害率为10.84%.各年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均以农贸市场最高,医院最低.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7年呈双峰曲线,2018-2019年呈单峰曲线.不同生境蜚蠊密度依次为农贸市场>超市>餐饮行业>居民区>宾馆>医院.不同生境间蜚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3,P<0.05).结论 德国小蠊是安徽省蜚蠊优势种群,农贸市场为蜚蠊防控的重点场所,结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趋势,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