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蟑胶饵的失水率及适口性变化比较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2021)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杀蟑胶饵在施药后不同时间的失水率及适口性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称重法与取食行为分析法,对3种市售常见胶饵(胶饵P有效成分为2.15%吡虫啉,胶饵W和胶饵S有效成分均为0.5%呋虫胺)在20 d内失水率及其对德国小蠊适口性进行量化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比较上述胶饵的失水率和适口性差异.结果 3种胶饵点布于室内环境20 d后,水分挥发主要集中在点布后第1天内,P、W和S失水率分别达到(39.73±0.05)%、(32.49±0.04)%和(22.99±0.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966,P=0.005),在随后的20 d内胶饵重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新鲜状态(0 d)下,3种胶饵的被取食次数和总取食时间为P>W>S;随着胶饵点布时间的增长,取食次数和总取食时间均减少,7d后,胶饵P的被取食次数[(14.33±3.54)次]和总取食时间[(518.00±237.91)s]与胶饵W[(15.67±4.85)次和(414.00±263.9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6,P=0.631;F=0.428,P=0.528),但均优于胶饵S的被取食次数[(4.33±2.21)次]和总取食时间[(38.50±19.75)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38,P=0.002,P=0.001;F=7.536,P=0.007,P=0.034);14d后,胶饵P的适口性指标优于胶饵W和胶饵S.结论 胶饵在点布于环境后水分损失主要集中在第1天.新鲜状态下胶饵的适口性最好,随着时间延长,不同胶饵的适口性下降程度不同,总体来讲胶饵P和胶饵W在7d内的适口性最好;未发现不同胶饵失水率与适口性之间的相关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