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脑性瘫痪儿童的遗传学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通过研究基因致病性变异与临床表型之间的联系,分析脑瘫的遗传学病因,为脑瘫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见解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明确的1至12岁脑瘫儿童,来自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等全国6家医院,对临床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且采集儿童及其父母的静脉血,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候选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共收集149例脑瘫儿童的DNA合格样本,男97例,女52例,其中14例儿童携带脑瘫可疑基因致病性变异,约占9.40%(14/149).最终发现19个疑似致病性变异位点,在19个突变位点中有1例为新发突变,其余均为遗传性变异(遗传于亲代).共涉及12个受累基因,分别为KANK1、ACADS、ATR、POLR3A、SLC2A1、SLC16A2、AP4S1、MECP2、GFAP、ALDH3A2、ALDH5A1、SPAST.其中,KANK1基因致病性变异频次最高,占31.58%(6/19).ACADS、ATR、POLR3A基因均出现2次,各占10.53%(2/19).其他突变基因只出现1次.结论:单基因致病性变异是脑瘫的致病因素之一.KANK1基因致病性变异可能是我国脑瘫儿童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其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