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效原因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21)

引用 8|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48例,女220例;年龄为44~93岁,平均74.6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稳定组424例,骨折AO分型为31-A1型、31-A2.1型;不稳定组144例,骨折AO分型为31-A2.2型、31-A2.3型、31-A3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失效率及患髋功能等。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共有19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失效原因:螺旋刀片退出13例,股骨颈短缩17例,髋内翻畸形14例,螺旋刀片切出14例。稳定组患者的失效率为1.2%(5/424),显著低于不稳定组患者[9.7%(14/14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8 (95,100)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患者[84 (8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 OR=7.283,95% CI:1.626~32.623, P=0.009)和不稳定型骨折( OR=11.607,95% CI:4.039~33.355, P<0.001)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固定失效率较高,固定后形成杠杆样结构,需由内固定物承受主要应力,杠杆支点位于髓腔内内固定成角部位,负重侧力臂长,失效率高。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需较长的免负重时间。
更多
关键词
Hip fractures,Fracture fixation, intramedullary,Bone nails,Classification,Treatment failur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