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拴系术治疗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非融合技术在控制和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可保持脊柱生长能力,近年来在治疗青少年严重脊柱侧凸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椎体拴系术(vertebral body tethering,VBT)属于非融合技术中的脊柱生长调节非融合术(growth-modulation fusionless surgery)[1],其利用一种由椎体螺钉和系绳组成的置入系统,固定在凸侧的椎体上,在Hueter-Volkmann定律的作用下,通过系绳对椎体的凸侧施加机械压缩力限制凸侧的生长,而患者的剩余生长潜力将促使凹面进一步生长,并将在脊柱的生长发育期间将进一步产生矫正效果,从而控制畸形进展,并期望避免脊柱融合手术.VBT由于其非融合的特性,并将"古老"的前路技术"回炉重制",再一次展现了前路技术的优势,自其分别于2010年[2]、2018年[3]被先后报道应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和综合征型脊柱侧凸以来,已成为脊柱侧凸矫形技术中的热点话题之一.笔者就VBT在治疗脊柱侧凸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