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的高危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确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且术后恢复顺利、无胃瘫发生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胃瘫的高危因素,同时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方法,置入三腔营养胃管患者为观察组,未置入三腔营养胃管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患者胃瘫的恢复时间。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 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 χ2=8.190, P<0.05)、低白蛋白血症( χ2=0.486, P<0.05)、术后CRP( χ2=3.037, P<0.05)及腹腔并发症( χ2=5.494, P<0.05)与术后胃瘫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比值比( OR)=0.220, P<0.05]、低白蛋白血症( OR=1.376, P<0.05)与腹腔并发症( OR=0.173, P<0.05)是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胃瘫患者通过三腔营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t=3.973, P<0.05)、肠外营养停止时间( t=2.896, P<0.05)及开始进食时间( t=16.350, 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与腹腔并发症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内镜下置入三腔营养胃管通过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加快胃瘫的恢复,缩短恢复期。
更多
关键词
Right hemicolectomy,Gastric fistula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