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

Chinese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investigation (Electronic Edition)(2021)

引用 0|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建立益肾化湿颗粒有效成分与靶点数据库.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 GKB)、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和药物作用靶点数据库(DrugBank),筛选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基因及靶点.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蛋白互作(PPI)网络得到核心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基因"网络.最后,利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出258个中药活性成分靶基因,2 143个慢性肾小球肾炎靶基因,132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益肾化湿颗粒活性成分靶基因.其中,核心靶基因分别是原癌基因F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8、MAPK3、MAPK14、MAPK1)、原癌基因JUN等.177个益肾化湿颗粒有效活性成分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益肾化湿颗粒主要参与11种分子功能、10项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涉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7(IL-17)、低氧诱导因子-1(HIF-1)、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可通过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黄芩素等有效成分,调节原癌基因等靶点,介导FOS、MAPK、AGE-RAGE、HIF-1等相关通路,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过程,发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益肾化湿颗粒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性调节作用和潜在目标,为今后深入探寻机制与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