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研究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2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秦氏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00例,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盐水组)、地塞米松对照组(地米组)、"秦氏疼痛方"对照组(疼痛方组)及"秦氏疼痛方"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固定作为基础治疗,并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比较4组患者在分组治疗前、伤后24 h、伤后48 h患肢的肢体周径差、血清炎症及创伤指标(包括IL-6、TNF-α、CK)水平、患肢张力性水疱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伤后24 h及48 h时,地米组、疼痛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肢体周径差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伤后48 h时,联合治疗组明显小于地米组和疼痛方组(P<0.05).伤后24 h及48 h时,地米组、疼痛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血清炎症和创伤指标(IL-6、TNF-α、CK)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伤后48 h时,联合治疗组明显小于地米组和疼痛方组(P<0.05).伤后48 h时,地米组、疼痛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盐水组(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小于地米组和疼痛方组(P<0.05);在整个随访期间,各组间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用地塞米松或单用疼痛方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方联合单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减轻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及改善血清创伤和炎症指标方面效果更佳,且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该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效果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