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介入治疗长期预后分析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特点,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长期(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患者37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一支左回旋支CTO.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结束时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n=269)和失败组(n=106).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主要终点(5年时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和次要终点[包括30 d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5年随访时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任何血运重建或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共入选375例左回旋支CTO患者,CTO 426处,其中男性321例(85.60%).冠状动脉造影诊断PCI成功组269例(71.73%),失败组106例(28.27%).失败组高血压患者比例、术前SYNTAX评分、病变长度≥20 mm患者比例、存在钝头闭塞患者比例、闭塞处存在大的边支患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P均<0.05),J-CTO评分为0分的比例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边支闭塞和夹层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CI成功组(P均<0.05);穿孔的发生率虽高于成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5年随访,成功组和失败组死亡+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4%vs.6.45%,P>0.05).次要终点:30 d死亡(0.37%vs.1.89%)和心肌梗死(1.49%vs.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年随访,失败组TLR高于成功组(18.28%vs.9.72%,P=0.03),TVR虽高于成功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8.28%vs.10.93%,P>0.05).结论:左回旋支CTO男性患者居多,冠状动脉造影PCI成功率为71.73%,高血压患者比例较高,病变迂曲,近端存在大分支的比例较高,失败组边支闭塞、夹层的发生率高于成功组.PCI成功未降低左回旋支CTO患者的远期(5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失败组TLR发生率高于成功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