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C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2021)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C在炎症性肠病(IBD)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KDM5C在IBD患者和正常人肠黏膜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收集2019年11 月至2020年9 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0 例克罗恩病(CD)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标本,另选择7例结肠息肉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组织中KDM5C mRNA 的相对表达量.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慢性小鼠结肠炎模型,将SPF级C57BL/6 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 (WT小鼠)和实验组1 (WT小鼠+2.5% DSS).采用3% DSS诱导急性小鼠结肠炎模型,将 SPF 级 C57BL/6 WT 小鼠和 KDM5C 基因敲除(KDM5C-/-)小鼠分为对照组2、实验组2(WT小鼠+3% DSS)及实验组3(KDM5C-/-小鼠+3% DSS).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活动情况和粪便性状,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造模后处死小鼠并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real-time qPCR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TNF-α、干扰素-γ(IFN-γ)、IL-6 、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1 相比,实验组1 结肠组织中KDM5 C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2相比,实验组2结肠组织中TNF-α、IFN-γ、IL-6 、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 .0 5 ),实验组3 结肠组织中上述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H-E染色显示,与实验组2 相比,实验组3 的结肠黏膜损伤更严重.结论 KDM5 C基因敲除可促进炎性因子表达并加重DSS诱导的急性小鼠结肠炎,提示KDM5C发挥了抗炎作用,表观遗传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参与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