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21)

引用 7|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8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368例)、癌前病变及恶变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影像特点。结果:(1)癌前病变及恶变组有19例(4.9%,19/38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恶变4例(1.0%,4/387);良性组有368例(95.1%,368/387),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息肉229例(59.2%,229/387)、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91例(23.5%,91/387)、腺肌瘤样息肉48例(12.4%,48/3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 OR=3.080,95% CI为1.147~8.273, P=0.026)和绝经前月经不规律( OR=7.574,95% CI为2.510~22.852, P<0.01)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良性组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绝经后出血患者所占比例(68.1%,62/91)和出血次数≥2次者所占比例(31.9%,29/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条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27.5%,25/91)及点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15.4%,14/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多数为良性病变,恶变率低。肥胖、绝经前月经不规律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且超声检查多见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